桑葉汁,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鮮葉的乳汁。分布于全國各地。具有清肝明目,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目止赤腫痛,癰癤,癭瘤,蜈蚣咬傷。
中文名稱
桑葉汁別名
桑滋干、桑葉滋、桑脂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毒性
小毒(《品匯精要》)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肝明目,消腫解毒。主治 用于目止赤腫痛,癰癤,癭瘤,蜈蚣咬傷。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涂敷或點眼。相關論述1.《名醫別錄》:“治癰癤,癭瘤,外傷出血,蜈蚣咬傷。”
2.《本草拾遺》:“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
3.《綱目拾遺》:“天絲入眼,以此點眼之。”
4.《集聽方》:“治乳癰:用桑葉(不拘頭、二葉),摘去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黃柏八錢,水煎干,只用三分,飯鍋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處,能收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石癤(今人呼為扎馬疔):采二蠶桑葉滴下滋水,點上。(《綱目拾遺》引《經驗單方》)
2、消癭瘤:蝌蚪一錢,蛇蛻(泥球色,煅為末)三分,鬼饅頭滋干一錢,桑滋干一錢,乳香、沒藥各三分,麝香一分。共為細末,飯和搗為錠。臨用時再取鬼饅頭滋化開,以雞翎搽患處。(《綱目拾遺》引《王秋泉家秘》)
3、治乳癰:用桑葉(不拘頭、二葉),摘去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黃柏八錢,水煎干,只用三分,飯鍋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處,能收口。(《綱目拾遺》引《集聽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將桑葉摘下,滴取桑葉白色乳汁于容器中,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鮮品為白色乳汁,略有粘稠性。氣微,味微甘、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