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烏桕,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圓葉烏桕SapiumrotundifoliumHemsl.的葉或果實(shí)。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殺蟲(chóng)之功效。用于蛇傷,疥癬,濕疹,瘡毒。
中文名稱(chēng)
圓葉烏桕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涼。歸肺、肝經(jīng)藥材分類(lèi)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殺蟲(chóng)。主治 用于蛇傷,疥癬,濕疹,瘡毒。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癬疹和稻田皮炎:圓葉烏桕配金蘭、木蘭花,水煎外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果熟時(shí)采摘,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近圓形,革質(zhì),長(zhǎng)5.5-11cm。寬6-11.5cm,基部近圓形,先端圓而有小凸頭;葉柄長(zhǎng)3-7cm,頂端有2腺體。
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5cm,表面紫褐色。內(nèi)含種子3枚,種子近三角形,外面被蠟質(zhì)層。氣微,味苦澀。
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