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葉,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三葉香草LysimachiainsignisHems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分布于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具有祛風(fēng)通絡(luò),行氣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風(fēng)濕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三張葉別名
三塊瓦、三葉珍珠草、三支葉、節(jié)骨風(fēng)、解毒草、跌打鼠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溫。歸心、肺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通絡(luò),行氣活血。主治 用于風(fēng)濕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腫痛。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鮮品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酒調(diào)敷。相關(guān)論述1、《云南中草藥》:“疏風(fēng)通絡(luò),平肝。”
2、《文山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血。”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風(fēng)濕腰痛:三張葉全株30-60g。泡酒500ml,3d后,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5-10ml。(《云南中草藥》)
2、治高血壓頭昏:鮮三張葉全株15-30g。煎水頻飲。(《云南中草藥》)
3、治黃疸型肝炎:三張葉全株15-30g。紅糖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4、治虛勞咳嗽,胃腸寒痛,風(fēng)濕骨痛:三塊瓦根6-9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5、治跌打腫痛,骨折:三塊瓦根9-12g,水煎服;并用鮮全草搗爛,或用全草研粉調(diào)酒炒熱,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附注 《四川中藥志》將酢漿草科植物山酢漿草的全草或根,也命名為“三塊瓦”,其性味,功效與本品不同,不可混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常彎曲,長5-15cm或更長,直徑2-5mm。表面較平滑,淡紅褐色,有眾多棕紅色小斑點,并有稀疏的細(xì)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斷時有粉塵。斷面皮部較木部厚,類白色,易與木部分離;木部淡黃色。氣無,味微辣。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