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松鼠骨,中藥名。為松鼠科動物巖松鼠SciurotamiasdavidianusMilne-Edwards、側紋巖松鼠Sciurotamiasforresti(Thomas)的骨骼。巖松鼠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及四川等地。側紋巖松鼠分布于廣西西南部、貴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中文名稱
巖松鼠骨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平。歸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主治 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用法用量 內服:焙焦研粉,黃酒沖,5-15g。相關論述1、《中國動物藥》:“活血祛瘀,鎮痛。治跌打損傷,骨折瘀痛等。”
2、《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活血祛瘀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腰腿痹痛等癥。”
3、《常見藥用動物》:“治瘀血作痛,骨折。”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巖松鼠骨,焙焦研粉。黃酒沖服,每次15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2、治骨折:巖松鼠骨,置炭火烤酥,研成細末。每服5g,黃酒送下,日服2次。(《常見藥用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殺死,剝皮剔凈肉,取骨骼置通風處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生藥全長約200毫米左右。骨骼上帶有殘肉及肌腱,頭顱呈長橢圓形,上下頜帶橙色門齒各一對,四肢彎曲,尾椎骨細長,排列成鞭狀,有時并留有灰黃的毛。氣腥。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