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藁本,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鞘山芎ConioselinumtataricumHoffm.的根莖。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區。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寒濕痹,寒濕腹痛,泄瀉,疥癬,痤瘡。
中文名稱
新疆藁本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 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寒濕痹,寒濕腹痛,泄瀉,疥癬,痤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搽。藥理作用 其揮發油對多種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相關論述1、《新疆中草藥》:“散風寒,止痛,燥濕。治風寒感冒頭痛,偏頭痛,胃痙攣,風濕性關節痛。”
2、《新疆藥用植物志》:“治寒濕腹痛,泄瀉,疥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寒感冒頭痛:藁本9g,防風9g,獨活9g,白芷6g,川芎9g,菊花6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2、治偏頭痛:川芎、藁本、白芷、羌活各9g,石膏、菊花各15g。水煎服。
3、治風濕性關節痛:藁本、防風各9g,羌活、獨活各6g,牛膝12g,桑枝15g。水煎服。(2-3方出自《新疆中草藥》)
4、治胃痙攣,腹痛:藁本15g,蒼術9g。水煎服。
5、治粉刺:藁本、白芷各等分作成面脂,涂搽。(4-5方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挖取根莖,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圓柱形,有分枝,稍扭曲。長4-15cm,直徑1.5-4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不規則縱溝紋及環節,上側殘留一至數個圓孔形莖基,直徑約2cm,下側有多數較粗的支根及點狀凸起的須根痕。體輕,質硬,易折斷,斷面淡黃或黃白色,纖維狀。氣芳香,味苦、辛、微麻。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