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的全草或根莖。植物蜈蚣草,分布于我國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癥,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蜈蚣草別名
百葉尖《滇南本草》,蜈蚣蕨《湖南藥物志》,貫眾、小貫眾《云南中草藥選》,牛肋巴、篦子草《四川常用中草藥》,小蜈蚣草、狗脊《云南藥用植物名錄》,長葉甘草蕨、肺筋草《全國中草藥匯編》性味歸經
味淡、苦,性涼。入肝、大腸、膀胱經毒性
無毒《滇南本草》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
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癥,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風濕痿軟,泡酒服之。其效如神。敷傷亦可?!?/p>
2、《滇南本草圖說》:“主治筋骨疼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偏枯麻木之癥,以酒為引?!?/p>
3、《貴州民間藥物》:“治疥瘡?!?/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麻木,小牛肋巴15g,小血藤9g,追風傘(一把傘)9g,泡酒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跌打損傷,小牛肋巴、酸漿草各適量。搗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癤瘡,小牛肋巴30g,野菊花15g,大蒜桿15g。煎水外洗。(《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無名腫毒,小牛肋巴15g,鏵頭草15g,蒲公英15g,土茯苓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5、治痢疾,蜈蚣草30-60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6、治尿路感染,蜈蚣蕨15g。石韋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7、治流感,蜈蚣草9g,板藍根15g,射干6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8、冶疥瘡,蜈蚣草60g,一掃光120g,大蒜桿(干品)120g。煎水洗,每日3次。并內服消毒藥,土茯苓、白鮮皮、蒲公英各30g,八爪金龍12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9、治蛔蟲癥,(蜈蚣草)根莖6-l2g。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4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