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伊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或新疆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的鱗莖。具有清肺,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痰粘胸悶,勞嗽咯血,瘰疬,癰腫。
中文名稱
伊貝母拉丁文名
FritillariaePallidifloraeBulbus別名
貝母、伊貝、生貝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微寒;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熱咳嗽,痰粘胸悶,勞嗽咯血,瘰疬,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注意事項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化學成分1、伊貝母:鱗莖含西貝素,西貝素3β-D-葡萄糖甙,貝母辛堿,西貝素N-氧化物,環貝母堿,3-葡萄糖基-11-去氧芥芬胺,西貝母堿,伊貝辛,11-去氧-6-氧代-5α,6-二氫芥芬胺。全草含伊貝堿甙。
2、新疆貝母:鱗莖含西貝素、新貝素甲。全草含17-羥基布加貝母啶。
3、阿爾泰貝母:全草含西貝素。花莖含吲哚乙酸。
4、砂貝母:含貝母屬堿。
藥理作用1、降壓作用:伊貝母所含的西貝素對麻醉犬能擴張外周血管而呈明顯降壓作用。
2、解痙作用:對豚鼠離體回腸、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犬小腸均有明顯松弛作用。其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能對抗氯化乙酰膽堿、二磷酸組胺和氯化鋇引起的痙攣。
毒理作用西貝素大鼠LD50為90mg/kg,其鹽酸鹽50mg/kg對大鼠長期給藥有肝損害現象。
臨床應用
附注同屬植物尚有3種在不同地區作“伊貝母”入藥。①烏恰貝母FritillariaferganensisA.Los.產于新疆西部(烏恰)。②阿爾泰貝母F.meleagrisL.產于新疆北部阿爾泰山。③砂貝母F.karelinii(Fisch.)Baker。又名:灘貝母《新疆藥用植物志》。產新疆西北部(察布查爾、霍城、塔城、伊寧)。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鱗片繁殖2-3年收獲,種子繁殖3-4年收獲。6月份以后莖葉枯萎時,將鱗莖挖出,曬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取出,潤軟。切薄片。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類白色,以淀粉粒為主體。
(1)新疆貝母:淀粉粒單粒廣卵形、卵形或貝殼形,直徑5-54μm,臍點點狀、人字狀或短縫狀,層紋明顯;復粒少,由2分粒組成。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6。螺紋導管和環紋導管直徑9-56μm。
(2)伊犁貝母:淀粉粒單粒廣卵形、三角狀卵形、貝殼形或不規則圓形,直徑約60μm,臍點點狀、人字狀或十字狀。導管直徑約50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三氯甲烷20ml,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伊貝母對照藥材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西貝母堿對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于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8∶8∶3∶2)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色斑點。
藥材性狀1、伊貝母:鱗莖呈卵圓形、扁球形或卵狀圓錐形,高0.8-1.8cm,直徑1-2.3cm。表面淡黃色或類白色,稍粗糙,有時可見黃棕色斑點或斑塊,外層兩枚鱗葉心臟形或新月形,肥厚,近等大或一片較大,抱合,頂端稍尖,少有開裂。質稍松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苦。
2、新疆貝母:鱗莖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0.5-1.5cm,直徑0.6-1.2cm。表面類白色或淡黃棕色,光滑。外層兩枚鱗葉大小近相等或一片稍大緊靠。先端鈍圓平展而開裂,基部圓鈍,內有較大的鱗片或殘莖、心芽各1枚。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