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白藥子,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毛芋頭薯蕷DioscoreakamoonensisKunth的塊莖。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具有補脾益腎,斂肺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脾虛便溏,腎虛陽痿,遺精,白帶,虛勞久咳,缺乳,無名腫毒。
中文名稱
滇白藥子別名
白藥子、馬蹄細辛、毛狗苔、毛芋頭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脾益腎,斂肺止咳,解毒消腫。主治 脾虛便溏,腎虛陽痿,遺精,白帶,虛勞久咳,缺乳,無名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補中益氣,斂肺氣,興陽道,治陽痿,止虛勞咳嗽,傷風日久咳嗽,良效。并治婦人白帶。”
2、《貴州草藥》:“止痛補虛,舒筋壯骨,治勞傷,虛弱。”
3、《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解毒消腫,補脾益腎。用于無名腫毒,脾虛腹瀉,乳汁稀少,腎虛遺精。”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婦人白帶:白藥子三錢,艾葉二錢,香附一錢,伏龍肝二錢,棉花子三錢,芡實一錢(醋炒),白果五個。煎服。(《滇南本草》)附注 滇白藥子為毛芋頭薯蕷的塊莖,以“白藥子”之名載于《滇南本草》,與白藥子異物同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為不規則形片、塊狀,直徑2-3cm。切面白色,不平坦,有黃色小點散在;周邊黃棕色,具皺紋及須根痕。質硬。氣無,味微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7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