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樹皮,中藥名。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科植物沙棗ElaeagnusangustifoliaL.的樹皮和根皮。沙棗分布于華北、西北及遼寧等地。具有清熱止咳,利濕止痛,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氣管炎,胃痛,腸炎,急慢性腎炎,黃疸型肝炎,白帶,燒燙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沙棗樹皮性味歸經
味澀、微苦,性涼。歸心、肝、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止咳,利濕止痛,解毒,止血。主治 常用于慢性氣管炎,胃痛,腸炎,急慢性腎炎,黃疸型肝炎,白帶,燒燙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汁涂;或研末撒。藥理作用1、抗心肌缺血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關論述2、《新疆中草藥》:“苦、澀,平。”
3、《全國中草藥匯編》:“酸、微苦,涼。”
4、《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收斂止痛,清熱涼血。主治燒傷,白帶,外用止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白帶:沙棗樹皮(內皮)2份,鎖陽3份,研細末。每次服9g,每日2次。(《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燒燙傷:①沙棗樹皮適量,以75%乙醇制成1:1浸液,涂敷患處。(《新疆中草藥》)②沙棗樹皮120g,黃柏30g。加水1500ml,煎至300ml,過濾。用藥液噴灑或濕敷創面。每日1-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外傷出血:沙棗樹皮研末,敷患處。(《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4、治黃疸型肝炎:沙棗樹皮9g,龍膽草6g,刺黃柏12g,茵陳、車前草各15g。水煎服。
5、治急性腎炎:沙棗樹皮3g(研細),刺黃柏、土黃連粉各1.5g。開水送服,第1日服3劑,第2日服2劑,3日后每日服1劑,忌食魚、辣。(4-5方出自《新疆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剝內層皮,根皮全年可采,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