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中藥名。為蘿藦科鵝絨藤屬(白前屬、牛皮消屬)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葉白前C.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根莖及根。具有降氣化痰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氣喘。
中文名稱
白前拉丁文名
Cynachi Stauntonii Rhizoma Et Radix別名
石藍、嗽藥、鵝管白前、竹葉白前、毛白前、紅前(浙江)、鵝白前(上海)、土白前(湖南)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白前、蜜白前)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降氣化痰。
主治咳嗽痰多,氣喘:本品性微溫而不燥烈,長于祛痰,降肺氣以平咳喘。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傷,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濕或寒痰阻肺,肺氣失降者為宜。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10g;或入丸、散。
禁忌中藥配伍禁忌:不宜與牛膝同用。
注意事項肺虛喘咳者慎用。生品用量過大,對胃有一定刺激。
化學成分柳葉白前根莖中含β-谷甾醇、高級脂肪酸及華北白前醇。芫花葉白前根中含有白前皂苷A-K,白前皂苷元A、B、白前新皂苷A、B及白前二糖。
藥理作用芫花葉白前各種提取物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水、醇提取物具有明顯的祛痰作用。水提取物對乙酰膽堿和組胺混合液誘發的豚鼠哮喘有明顯的預防作用。此外,水提取物還具有非常顯著的抗炎作用。柳葉白前醇、醚提物有較明顯的鎮咳作用和祛痰作用,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和抗炎作用,還具有鎮痛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關論述1、《名醫別錄》:“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2、《本草匯言》:“白前泄肺氣,定喘嗽之藥也,療喉間喘呼,為治咳之首劑;寬膈之滿悶,為降氣之上品。前人又主奔豚及腎氣,然則性味功力,三因并施,臟腑咸入,腠里皮毛,靡不前至,蓋以功力為名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外感風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荊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醫學心悟》)。
2、治咳喘浮腫,喉中痰鳴,不能平臥,則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飲平喘,如白前湯(《深師方》)。
3、治內傷肺熱咳喘,配清瀉肺熱之桑白皮、葶藶子等同用,如白前丸(《圣濟總錄》)。
4、治久咳肺氣陰兩虛者,與益氣潤肺之黃芪、沙參等配伍。
相關配伍1、白前配荊芥:白前辛苦微溫而不燥烈,功專降氣化痰以平咳喘;荊芥辛散氣香,長于發表散風。兩藥伍用,一表一里,升降并舉,共奏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之功。適用于外感風寒,咳嗽痰多之證。
2、白前配桔梗:白前辛開苦降,微溫不燥,長于降氣化痰;桔梗辛散苦泄,功專宣肺祛痰利咽。兩藥相配,共奏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之功。適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
3、白前配桑白皮:白前辛開苦降,微溫不燥,長于祛痰,降肺氣而平咳喘;桑白皮甘寒性降,主入肺經,以瀉肺熱、平喘咳為專長。兩藥伍用,可增強瀉肺平喘、降氣化痰之功。適用于肺熱壅盛,咳喘痰黃者。
4、白前配紫菀:白前辛苦微溫,善于降氣化痰;紫菀甘潤苦泄,善于潤肺化痰止咳。兩藥相配,一燥一潤,則痰消嗽寧。適用于風寒犯肺,咳嗽咽癢,咯痰不爽之證。
鑒別用藥1、白薇與白前:二者不僅名稱相似、來源相近,而且形態相同,易于混淆。白薇苦咸微寒。歸肝、胃經,善入血分,有清熱涼血,益陰除蒸之功,又能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白前辛苦微溫,但不燥烈,長于祛痰,降肺氣以平咳喘。
2、前胡與白前:二者均能降氣化痰,皆可治痰涎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滿,痰多質黏等,且常相須為用。但前胡性微寒,兼能疏散風熱,尤多用于外感風熱或痰熱咳喘白前性微溫,祛痰作用更強,多用于寒痰或濕痰阻肺之咳喘。
3、旋覆花與白前:二者性味均辛苦微溫歸肺經,具有降氣化痰之功,用于咳喘痰多胸滿喘急。旋覆花兼味咸歸胃經,不僅降肺氣,而且降胃氣而止嘔噫,可用于痰濁中阻,胃氣上逆所致噫氣嘔吐,胃脘痞滿。白前長于祛痰,降肺氣,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傷均可用之。
4、前胡與白前:二者均能降氣化痰,皆可治痰涎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滿,痰多質黏等,且常相須為用。但前胡性微寒,兼能疏散風熱,尤多用于外感風熱或痰熱咳喘。白前性微溫,祛痰作用更強,多用于寒痰或濕痰阻肺之咳喘。
?
相關藥品小兒消咳片、橘紅痰咳液、止嗽丸。
相關方劑白前湯(《外臺秘要》引《深師方》)、止嗽散(《醫學心悟》)、白前湯(《圣濟總錄》)、白前散(《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炮制方法1、白前: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干燥。
2、炒白前:取白前段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老黃色,微焦,取出放涼。
3、蜜白前:
(1)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加入白前段拌勻,悶潤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深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白前段100kg,用煉蜜25kg。
(2)或將白前段炒熱后,加蜜拌勻,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為度。每白前段100kg,用蜜25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炒白前、蜜白前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取濾液1ml,蒸干,殘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柳葉白前顯紅紫色,放置后變為污綠色;芫花葉白前顯棕紅色,放置后不變色。
藥材性狀1、柳葉白前:根莖圓柱形,有分枝,長4-14cm,直徑2-4m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具細縱皺紋,節明顯,節間長1.5-4cm,頂端有數個殘莖;質脆易斷,斷面中空或有膜質髓。根纖細而彎曲,簇生于節處,長3-10cm,直徑不及1mm,多次分枝成毛須狀,常盤結成團;質脆,斷面白色。氣微,味微苦。
2、芫花葉白前:根莖較短小;表面灰綠色或淡黃色,節間長1-2mm;質較硬,折斷面空腔較小。須根稍粗長,長5-15cm,直徑約1mm,分枝較少;質脆,易折斷。以根莖粗壯、須根長者為佳。
飲片性狀1、白前:參見“藥材”項。
2、炒白前:形如白前,表面老黃色。
3、蜜白前:表面金黃色,略帶黏性,味甜。
常見偽品混淆品:
1、老瓜頭:為蘿藦科植物老瓜頭CynanchumkomaroviiAl.的根莖及根。根莖粗短,其上有多數地上莖殘基,莖中空。下有明顯主根,有的呈分枝狀,略彎曲,長約8cm,直徑5mm以上,表面光滑,可見分枝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須根多數簇生,長10cm以上,直徑約1.5mm,稍彎曲,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特征與主根相似。氣微,味微甜。
2、白薇: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atratumB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Bge.的干燥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白薇項下。
3、徐長卿:為蘿藦科植物徐長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徐長卿項下。
4、竹靈消:為蘿藦科植物竹靈消Cynanchumin-amoena(Maxim.)Loes.的干燥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竹靈消項下。
5、滇白前:為石竹科植物瓦草Melandriumviscidulumvar.szechuanense(williams)Hand.-Mazz.的干燥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常數個簇生,表面黃白色至淺棕色,有縱皺紋及橫孔紋,多縱切成片,長3-6.8cm,直徑0.7-1.5cm,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色白角質樣。氣微,味辛、微苦。
偽品:
白射干:為鳶尾科植物白射干IrisdichotomaPall.的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射干項下。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