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根,中藥名。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尤以臺灣為最多。具有溫中止痛,辟穢和中,祛風除濕之功效。用于胃脘疼痛,霍亂吐瀉,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
中文名稱
香樟根別名
香通、土沉香、山沉香、走馬胎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脾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止痛,辟穢和中,祛風除濕。主治 用于胃脘疼痛,霍亂吐瀉,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調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注意事項 凡氣虛有內熱者禁服。藥理作用1、樟腦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進呼吸及循環。
2、樟腦對心肌也有直接的作用,使其代謝增強,并提高其對交感神經的敏感性。
3、樟腦對皮膚黏膜有局部的刺激作用,改善局部血循環,能促進黏膜分泌,并有刺激冷覺感受器而使皮膚有清涼感的作用。
4、具有鎮痙,止癢,止痛及局部麻醉作用。
相關論述 《貴陽民間藥草》:“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腳汗。”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胃寒腹痛:香通9g,茴香根9g,青藤香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風濕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貴陽民間藥草》)
3、治跌打內傷:樟根浸酒服。(《湖南藥物志》)
4、治嘴歪風(面神經麻痹):鮮香樟根60g,楓香樹根皮15g,混合搗爛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5、治狐臭:香樟根為細末,加入米飯混合成團,搓揉腋下,約四五次可好。(4-5方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附注 黃樟(大樟樹)Cinnamomumparthenoxylon(Jack)Nees.和大葉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var.的根,亦供藥用,其性味功效與香樟根同。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不宜火烘,以免香氣揮發。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直徑4-10cm,厚2-5mm,或為不規則條塊狀,外表赤棕色或暗棕色,有栓皮或部分脫落,橫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年輪。質堅而重。有樟腦氣,味辛而清涼。以片張大、色黃白、氣味濃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