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中藥名。為蠶蛾科家蠶屬動物家蠶蛾Bombyx mori Linnaeus幼蟲的糞便。具有祛風除濕,和胃化濕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吐瀉轉(zhuǎn)筋,風疹、濕疹瘙癢。
中文名稱
蠶沙拉丁文名
Faeces Bombycis別名
原蠶屎、晚蠶沙、蠶砂、原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蠶屎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胃經(jīng)藥材分類
動物醫(yī)保類型
醫(yī)保(蠶沙)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y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和胃化濕。主治1、主要用于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吐瀉轉(zhuǎn)筋,風疹、濕疹瘙癢。
2、西醫(yī)診為風濕、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老年性骨關(guān)節(jié)病、肌肉痙攣屬風寒濕熱型,急性胃腸炎屬濕濁中阻型,蕁麻疹、皮膚瘙癢屬風邪在表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紗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炒熱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事項不宜用于肝腎虧損,血虛失于榮養(yǎng)的腰膝酸軟冷痛。
化學成分本品含葉綠素、植物醇、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蛇麻脂醇、氨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C等。
藥理作用1、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促進造血,預防和治療化學物質(zhì)與輻射造成的白細胞減少。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3、此外,蠶沙還有一定的抗放射、抗腫瘤、抗補體、免疫抑制、加速創(chuàng)口愈合、保肝等作用。
毒理作用蠶沙光敏劑50mg/kg給小鼠靜脈注射,以耳指數(shù)(Φ8mm雙耳重mg/體重g×100%)為指標,發(fā)現(xiàn)藥物加照光(2支30W日光燈)組的耳指數(shù)顯著低于血卟啉衍生物加照光組(Y-HPD10mg/kg)靜注,與單純照光組相似,雖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說明蠶沙光敏劑皮膚光毒反應較輕。小鼠靜脈注射蠶沙光敏劑的LD50為502±54mg/kg。死亡小鼠病理切片表明小鼠肝細胞漿稀疏,空泡變性,部分肝細胞核密集或消失。小鼠口服劑量日達6666mg/kg仍為可耐受量。給3月齡大鼠以120mg/kg,80mg/kg,40mg/kg三種劑量分別腹腔注射該藥,連續(xù)2星期,動物全部存活,血象及肝臟指標均正常。但高劑量組給藥7d后體重開始下降,處死病檢可見個別大鼠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濁腫,大腦小灶性膠質(zhì)細胞增生。25mg/kg蠶沙光敏劑給家兔靜注,對家兔血壓、心率、Ⅱ?qū)碾妶D和呼吸均無明顯影響。
相關(guān)論述1、《名醫(yī)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2、《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yǎng)經(jīng)絡(luò)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者,《千金方》單用蒸熱,更熨患處。
2、治風濕寒痹,配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
3、治風濕熱痹,肢節(jié)煩疼,與防己、薏苡仁、梔子等配伍,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4、治濕濁中阻而致的腹痛吐瀉轉(zhuǎn)筋,常配木瓜、吳茱萸、薏苡仁等,如蠶矢湯(《霍亂論》)。
3、治風疹,濕疹,可單用煎湯外洗,或與白鮮皮、地膚子、蟬蛻等同用。
相關(guān)配伍1、蠶沙配防己:蠶沙味辛性溫,可散可通,能祛風濕,舒筋急而止痛;防已辛能宣散,苦寒降泄清熱。二藥合用,能祛風濕,清熱通絡(luò)止痛。適用于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
2、蠶沙配黃連、吳茱萸:黃連、吳茱萸配伍組成左金丸,辛開苦降,清熱燥濕,制酸解毒,善開肝郁,厚腸止瀉;蠶沙為濁中清品,和胃化濕濁,利脾氣,祛風除濕,緩拘攣,最能化濕導濁。三藥配合,清疏并行,使?jié)衽c熱聚去而諸癥可愈。適用于腸中濕熱,脘腹脹痛,瀉泄,痢疾,小腿轉(zhuǎn)筋等。
3、蠶沙配皂角子:蠶沙能祛風除濕,和胃化濁,宣清導濁;皂角子辛咸性燥,人肺與大腸,燥能除濕,辛能通上下關(guān)竅,子更直達下焦,通大便之虛閉。兩藥合用,升清降濁,逐有形之濕邪,使由大便解散。適用于濕熱內(nèi)蘊,腹痛,少腹硬滿,大便硬結(jié)或初硬后溏者。
4、蠶沙配山楂:蠶沙化濕濁;山楂消積滯,活血化瘀。兩藥合用,濕濁積滯并消,分清別濁,濁化而正清。適用于子癇,蛋白尿,頑固性蕁麻疹,濕疹屬于胃腸有濕濁積滯者。
5、蠶沙配黃柏:蠶沙微溫性燥,除濕化濁;黃柏苦寒沉降,善清泄下焦?jié)駸幔瑘阅I陰,瀉相火。兩藥相配,有清熱燥濕,固精止?jié)嶂Α_m用于下焦?jié)駸崴履驖帷⑦z精等。
6、蠶沙配薏苡仁:蠶沙醒脾開胃,祛濕化濁,兼能舒緩筋脈;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兼能舒筋緩脈。兩藥相配,既能祛濕濁以止吐瀉,又能舒筋脈以治攣急。適用于霍亂吐瀉,轉(zhuǎn)筋腹痛等。
藥膳食療香砂酒:
1、功效:化濕濁、通痹。主治多囊卵巢綜合征引起的閉經(jīng),證屬寒濕濁痰飲結(jié)聚,阻于胞脈。癥見經(jīng)閉不行、帶下多或形體肥胖、喉中痰阻、脘腹脹滿等。
2、原材料:蠶沙500-600g,米酒100L。
3、做法:將鐵鍋洗凈,放爐火上烘干。再把蠶沙放鍋內(nèi)炒至微黃。將蠶沙置于玻璃瓶內(nèi),加入米酒。加蓋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飲用。
4、用法:每次3ml,每日2-3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后曬干,簸凈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蠶沙呈顆粒狀六棱形,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綠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溝及橫向淺溝紋。氣微,味淡。以粒大、色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