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中藥名。為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Sophoradavidii(Franch.)的根、葉、花、果實及種子。分布于華北、陜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腫,喉炎,衄血。果具有理氣消積,抗癌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表皮癌和白血病。花具有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常用于癰腫瘡毒。葉具有涼血,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于衄血,便血,疔瘡腫毒,疥癬,燙傷,陰道滴蟲。
中文名稱
白刺花別名
苦刺、苦刺花、狼牙刺、鐵馬胡燒、馬蹄針性味歸經
根、果、花味苦,性寒歸肝、膀胱經;葉味苦、性涼,歸心、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根: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果:理氣消積,抗癌。花: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葉:涼血,解毒,殺蟲。主治 根:用于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腫,喉炎,衄血。果: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表皮癌和白血病。花:癰腫瘡毒。葉:用于衄血,便血,疔瘡腫毒,疥癬,燙傷,陰道滴蟲。用法用量 根、果:9-15g,或研粉沖服;外用,適量搗敷。花:13g,泡茶飲服。詞條圖冊更多圖冊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曬干。葉、果實:夏秋采,分別曬干。花:3-5月花未盛開時采花蕾及初放的花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5-30cm,表面深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皮孔樣突起,栓皮薄,多破裂成片狀,易剝落而顯黃色較光滑的內層栓皮。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有微細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葉:葉片橢圓或長卵圓形,葉脈明顯,質較脆,易碎。氣微,味微澀、苦。花:白色,味苦澀。果實及種子:莢果長3-6cm,粗約5mm,串珠狀,近草質,內含1-7粒種子,種子呈橢圓形,表面淺黃白色或黃綠色,平滑有光澤,種臍與合點間有一條縱直的種脊,種臍微凹陷,偏向一端,呈圓形。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苦,嚼之有豆腥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