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草,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爬紅巖Veronicastrumaxillare(Sieb.etZucc.)Yamazaki或毛葉腹水草Veronicastrumvillosulum(Miq.)Yamazaki的全草。具有行水,消腫,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跌打損傷,瘡腫疔毒,燙傷,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腹水草別名
疔瘡草、仙橋草、翠梅草、毛葉仙橋、霜里紅、兩頭根、釣魚竿、吊線風、梅葉伸筋、金雞尾、倒地龍、吊桿風、葉下紅、雙頭粘、散血丹、兩頭繃、驚天雷、萬里云、仙人搭橋、二頭馬蘭、蟹珠草、過山龍、湯生草、金桑鳥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水,消腫,散瘀,解毒。主治 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跌打損傷,瘡腫疔毒,燙傷,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研粉調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孕婦及體弱者慎服。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爬紅巖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和痢疾桿菌等均有明顯抗菌作用。
2、抗血吸蟲作用:體外試驗,腹水草(原植物未鑒定)經40min以上,可使血吸蟲蟲體全部死亡。但對實驗性小鼠、家兔和犬血吸蟲病,連續用藥兩個月,未能證明其具有殺滅體內血吸蟲的作用。
3、消除腹水作用:正常人口服腹水草5-10g,1-4h內尿量稍有增加,4h后尿量顯著減少。腹水草的消腹水作用,系通過劇烈吐、瀉使體內液體排除,并非利尿作用。
毒理作用人服用1h后產生惡心、嘔吐,4h后腹部絞痛、腹瀉,至8h后逐漸恢復;犬口服或肌內注射均出現嘔吐,表明腹水草的致吐作用是中樞性的。
相關論述1、《百草鏡》:“莖葉:散風火,利濕熱,治火丹,疥瘡,澀精。”
2、汪連仕《采藥書》:“莖葉:消疔腫拔根,合蒼耳草酒煎服。”
3、《綱目拾遺》:“莖葉:治失力黃。能退諸瘡熱血,風火氣毒。”
4、《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治晚期血吸蟲病。”
5、《全國中草藥匯編》:“利尿消腫,散瘀解毒。主治腹水,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外用治腮腺炎,疔瘡,燒燙傷,毒蛇咬傷。”
6、《浙江藥用植物志》:“逐水行瘀,清熱解毒。主治腹水,腎炎水腫,菌痢,瘡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肝硬化腹水:腹水草全草30g,烏藥6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
2、治腎炎水腫:鮮腹水草全草30-60g,或加半邊蓮15g。水煎服。
3、治菌痢:腹水草30-60g。水煎,分4次服。
4、治滲出性胸膜炎:腹水草全草、丹參各30g。水煎服。
5、治結膜炎:鮮腹水草全草30g。水煎服。
6、治燙傷、外傷出血:腹水草全草洗凈,切碎,搗爛,加水煎煮1h,取濃汁加等量麻油,再煮30min,外搽燙傷創面;或用腹水草全草95%,千里光5%研極細粉,敷在外傷處,包扎。(2-6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無名腫毒:鮮腹水草全草,酒釀糟搗和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8、治小兒傷食:鮮腹水草3-9g,冰糖少許。水煎服。
9、治背疽未潰:鮮腹水草全草15g。酒水煎服,或渣搗爛外敷。
10、治跌打損傷:腹水草鮮全草6-9g,酒水煎服;另取鮮葉搗爛酒調加熱擦傷。(8-10方出自《福建中草藥》)
附注同屬植物長穗腹水草V.longispicatum(Merr.)Yamazaki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大葉腹水草V.robustum(Diels)Hongsubsp.grandifoliumChinetHong分布于湖南、廣西;鐵釣竿V.villosulum(Miq.)Yamazakivar.GlabrumChinetHong分布于安徽、浙江,以上三種植物的全草亦作腹水草入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0月釆收,曬干或鮮用。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凈,稍潤,切成中段,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7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