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皮,中藥名。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jujubaMill.的樹皮。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具有澀腸止瀉,鎮咳止血之功效。用于泄瀉,痢疾,咳嗽,崩漏,外傷出血,燒燙傷。
中文名稱
棗樹皮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溫,歸肺、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澀腸止瀉,鎮咳止血。
主治用于泄瀉,痢疾,咳嗽,崩漏,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外有表證或內有實熱積滯者忌用。
藥理作用鎮咳祛痰作用,灌服具有明顯的祛痰作用,鎮咳作用不明顯;腹腔注射,則有鎮咳作用。
相關論述1、《青島中草藥手冊》:“止瀉,止血。治腹痛,痢疾,崩漏,外傷出血等。”
2、《全國中草藥匯編》:“消炎。治氣管炎,腸炎。”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腹瀉。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燒傷。
相關配伍1、治腹瀉:棗樹皮一束,炒焦為末。車前子9g,煎湯送下,早晚各服1.5g,飯前服。
2、治刀傷:棗樹皮9g,當歸3g。各炒為極細末,瓶裝備用,如遇刀傷,流血不止,以此藥粉干撒患處,結痂牢固,不易感染。(1-2方出自《中藥通報》1956.2(3):122)
3、治目昏不明:棗樹皮、老桑樹皮等分。燒研。每用一合,井水煎,澄,取清洗目,一日三洗。昏者復明。忌葷、酒、房事。(《綱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皆可采收,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鐮刀,叢棗樹主干上將老皮刮下,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