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胞衣 牛胞衣,中藥名。為牛科動物黃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胎盤。遍及全國。具有斂瘡,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臁瘡,冷痢。 中文名稱 牛胞衣性味歸經 味甘,...
甘蔗滓 甘蔗滓,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msinensisRoxb.經榨去糖汁的渣滓,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禿瘡,癰疽,疔瘡。 中文名稱 甘蔗滓性味歸經 甘,寒。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米油 米油,中藥名。為煮米粥時,浮于鍋面上的濃稠液體。植物稻OryzasativaL.,亞洲熱帶廣泛種植,我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具有補腎健脾,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脾虛羸瘦,腎虧不育,小便淋濁。 中文名稱 米油別名...
橘絡 橘絡,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果皮內層筋絡。具有通絡,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脅作痛。 中文名稱 橘絡別名 橘絲、橘筋、橘瓤上筋膜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平。...
腐沫 腐沫,中藥名。為豆腐泔水上所集結之浮沫。用于手掌癬生于手掌及足掌,層層肅皮,血肉外露。(《綱目拾遺》) 中文名稱 腐沫別名 豆腐沫(《中國醫學大辭典》)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 目錄 功效作用臨床應...
甘蔗皮 甘蔗皮,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msinensisRoxb.的莖皮,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小兒口疳,禿瘡,坐板瘡。 中文名稱 甘蔗皮性味歸經 甘,寒。歸心、肝、脾經藥材分類...
駱駝黃 駱駝黃,中藥名。為駝科動物雙峰駝CamelusbactrianusferusPrzewalski的膽囊結石。分布于新疆東南部、甘肅、青海、內蒙古。野駝數量極少,屬世界性稀有珍貴動物,嚴禁獵殺。具有清熱定驚之功效。常用于風熱驚癇。...
鵝毛 鵝毛,中藥名。為鴨科動物家鵝Ansercygnoidesorientalis(L.)的羽毛。以華東、華南地區飼養較多。具有解毒消腫,收濕斂瘡之功效。常用于癰腫瘡毒,風癬疥癩,濕疹濕瘡,噎膈,驚癇。 中文名稱 鵝毛性味歸經 味...
馬蹄金 馬蹄金,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的全草。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黃疸,痢疾,砂淋,白濁,水腫,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馬蹄金別名...
米露 米露,中藥名。為禾本科稻屬新米或稻花的蒸餾液。植物稻,亞洲熱帶廣泛種植,我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具有健脾補肺,開胃進食之功效。主治脾虛食少,大便溏薄,肺虛久咳。 中文名稱 米露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平藥材分類...
酒糟 酒糟,中藥名。為高梁、大麥、米等釀酒后剩余的殘渣。我國各地均有出產。具有活血止痛,溫中散寒之功效。常用于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寒濕痹,蛇傷,蜂螫。 中文名稱 酒糟別名 甜糟、糟、紅糟、酒醅糟、粕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溫。...
酒釀 酒釀,中藥名。為糯米和酒曲釀制而成的酵米。全國各地均產。具有補氣,生津,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痘疹透發不起,乳癰腫痛,頭痛頭風。 中文名稱 酒釀別名 酒窩、浮蛆、甜酒釀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溫。歸肺、脾、胃經毒性 無毒藥...
馬肝 馬肝,中藥名。為馬科動物馬EquuscaballusorientalisNoack的肝臟。全國各地均有飼養。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主治閉經。 中文名稱 馬肝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平。入心、肝二經毒性 有毒《綱目》藥材分類...
薺苧 薺苧,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薺苧MoslagrosseserrataMaxim.[Orthodongrosseserratum(Maxim.)Kudo]的莖和葉。分布于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具有利水消腫,和胃制酸之功效。常...
栗殼 栗殼,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的外果皮。分布于遼寧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具有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熱散結,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反胃,嘔噦,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
聚藻 聚藻,中藥名。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的全草。分布于我國各地。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熱病煩渴,赤白痢,丹毒,瘡癤,燙傷。 中文名稱 聚藻別名 水藻、水蘊、鰓草、牛尾蘊...
馬刀 馬刀,中藥名。為蚌科動物巨首楔蚌Cuneopsiscapitata(Heude)或短褶矛蚌Lanceolariagrayana(Lea)及其近緣種的貝殼。巨首楔蚌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短褶矛蚌分布于黑龍江、河...
豆黃 豆黃,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inn.)Merr.的黑色種子經蒸罨加工而成。全國各地廣泛栽培。具有祛風除濕,健脾益氣之功效。常用于濕痹,關節疼痛,脾虛食少,胃脘妨悶,陰囊濕癢。 中文名稱 豆黃別名 大豆...
腐巴 腐巴,中藥名。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具有健胃消滯,清熱通淋之功效。用于反胃,痢疾,腸風下血,帶下,淋濁,血風瘡。 中文名稱 腐巴別名 鍋炙、豆腐鍋巴性味歸經 苦、甘,涼。歸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 目錄 功效作用臨床應...
鸕鶿肉 鸕鶿肉,中藥名。為鸕鶿科動物鸕鶿Phalacrocoraxcarbosinensis(Blumenbach)的肉。四季均可捕捉,去內臟及羽毛,取肉鮮用。棲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濱,善潛水捕食魚類;營巢于蘆葦叢中或矮樹、峭壁上;廣布于我...
Copyright 我愛中草藥網 Rights Reserved. XMLsitemap TXTsitemap 網站地圖 魯ICP備19056656號-7